21世纪的语文教师,第一要自己学做人,第二要教学生学做人。
-----张翼健在2000年全国农语会上说。
http://www.tudou.com/programs/view/W2M9FYcFiY0/
泰山日出~~!
04:14
泰山日出!
02:58
泰山日出
11:11
泰山日出
02:03
泰山日出
08:10
泰山日出
06:23
泰山日出
13:20
泰山日出-20120712
03:48
泰山日出
02:56
泰山日出
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NDIzODAzOTMy.html
语文是灵魂关怀的科学。
语文用两个词解释是感悟与表达。
语文用三个词说明是情感、思想与生活。
语文学习要做好词汇、篇章、情感、思想、生活等五个方面的积累。
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阅读与写作。
阅读学习的基本任务是学习阅读文章,读懂文章字面上的意思和字缝里的意思。
阅读学习的根本任务是学习阅读自然与社会,读懂自然之道和社会之道。
写作学习的基本任务是学习写文章。内容要体现思想,形式要讲求技巧。
写作学习的根本任务是学习做人做事。写出一个大写的人,写出一个优秀的人生。写出做人之原则,做事之技巧。
一个大写的人就是“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一个有道德的人,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” ,一个优秀的人生就是一个具有“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”的人生
语文教学要重视灵性的介入,教师的灵性、学生的灵性、教材的灵性,综合而成课堂的灵性。教师是有生命的,学生是有生命的,教材也是,课堂也应该是。
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课堂。
语文课堂有三要素,语文教师、学生和语文教材。教法学法是这三者决定的。
三要素中,变数最大的是教材,一节课一变。教师和学生是相对稳定的因素。几个班的学生听一个老师的课,往往一听就是三年。三年中,老师的风格,学生的性格基本上都是相对稳定的。
语文教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是研究学生和语文教材,但还有比这些更重要的事情,是研究自己,研究自己是要提高自己。
语文课堂是一件艺术品,语文教师是这件艺术品的制作者,也是这件艺术品的重要构件。
语文课堂这件艺术品应呈现自然状态,充满诗情画意而不刻意雕琢。
语文教师应注意形成多种教学风格 ,应随顺学生的性格,随顺教材的特点,来使用自己的风格。
语文课堂大略有四种境界,一是教师完全控制下的课堂,二是将学生思维融入教师的控制中的课堂,三是教师完全随顺学生的思维和节奏的课堂,四是教师和学生圆融一体的课堂。
课堂有忌,不能像对待新生婴儿那样抱着,一刻都不敢放松。不能追求高大全——难度高量大面全。难度高量大面全的课堂很难不是个残疾课堂。
韩愈说,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这句古话说明老师的术业有两个-----道、业、惑和传、受、解。道业惑说的是教什么,传授解说的是怎么教。
语文教学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教。这两个问题跟语文教学这个概念一样古老陈旧,也一样年轻鲜活。
教什么的问题是首要问题。
教什么的问题不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如何选择如何划定比例的问题,不是内容和形式如何取舍侧重的问题,不是教思想情感和教艺术特点哪一个更接近语文教学的本质的问题。
首要问题是价值观的问题人生观的问题。
(然而,韩愈之“师者”翻译现在的词应该是“教育者”,而不是“教师”,因为现在的教师只“受业”了。
语文教学也只是一个使“语”“文”一点的学科,应侧重在“文”上,但现在我们不能只做这一件事,我们希求的,正是我们不用再去管“闲事”而专心做使“语”“文”一点的事。
耕耘若没有种子,可以想象是怎样的耕耘。播种原本不是语文教师的事情,现在我们越俎代庖。
很多语文教师现在依然在耕耘着没有种子的土地。)
语文教学也像植物在自然中生长一样,在不同的季节中有不同的生长点,春天长根,夏天长苗及枝干,秋天长果实。 在学习的各个阶段,小学是春天,初中时夏天,高中是秋天。在高中阶段,高一是春天,高二是夏天,高三是秋天。
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的关系也用季节对植物的不同作用来打比方,语文是春天,数学和外语是夏天,物理化学生物是秋天。在我的语文观中,明显地,在内容中捆绑了道的因素。才会有语文是扎根教育的说法。
语文同其他学科的关系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,如,大家天天说的,来一碗饭。这个“一碗”是数学外语——工具,“饭”是物理化学生物——实用的,“来”与“来一碗饭”就是语文——工具兼实用。其实,人们的口头禅“语数外理化生”,这句话本身就说明了语文是各学科之首的地位,是首,不是脚。
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需要兴趣。浅层次兴趣的课堂往往是热热闹闹的,具深层次兴趣的课堂往往是静悄悄的。
学习积极性很高的学生,也喜欢轻松自在,生动活泼的课堂。这就像是欣赏高雅艺术的人,也一样会喜欢赵本山的小品一样。(但这个命题却倒不过来。更多的人只喜欢赵本山)
“吸引你的眼球,留住你的心”。这应是花朵吸引蜜蜂的秘诀——鲜艳的色彩加对蜜蜂有用的花粉。对应的对蜜蜂的期待效果是“被动的来,主动地不走了”,
语文教学之大忌是用终极考试的题型做了阶段考试的题型的问题。仅凭浅层次兴趣而耐力不足的学生在刻苦勤奋了一两个月后,成绩依然在那些不怎么用功的人后面。便开始时一点一点依依不舍地最后一定是坚决彻底地放弃了------试卷使之然也。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发现不用怎么学,成绩也不错。于是也不学习了-----试卷使之然也。这个程序不修改,新课标无非就是个彩色气泡,或者是老百姓说的“秧子”而已。
还有一个大的问题,是教学大纲(或新课程标准)与高考考试大纲两纲并行且冲突且游离的状况,使得语文教学,不知所从,不知所归。仅课文背诵篇目,两纲就有明显不同。即教材要求的背诵篇目,考纲没有列入几篇,而教材没要求背诵的篇目,考纲却列入不少,《离骚》《师说》《逍遥游》等一些背诵难度很大的,也列在其中。考纲中涉及到的这部分内容,初中部分称为“背诵篇目”,高中部分称为“诵读篇目”,这差了一字的葫芦里,卖的是什么药?语文教师也弄不懂字面的意思字缝的意思。
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,是低素质的人在编著教材,他们以取精华的原则,达到了去精华的效果。如《劝学》《逍遥游》《养生主》等。他们自以为学问道德达到了可以修改古圣先贤的文章的程度了。愚痴如此,这不仅是语文的悲哀,也是人类的悲哀。
最大问题,是我在语文教师群里只看到广告和牢骚。
语文教学简,谁都能指点!语文教学难,难有真知见!
评论